专业市场内停车及收费监管机制探讨 专业市场内停车及收费监管机制探讨基于针对专业市场内乱停车、乱收费的投诉分析显示,专业市场在办理停车备案登记证和收费标准登记上存在一定“先天不足”,造成监管难题:市场管理方虽然无法提供合法的停车及收费手续,但其往往以市场调节价的车辆管理、清洁维护、占道交易等名义打擦边球收取相关费用,其收费标准大都超过了政府制定的室外停车场指导价。</p>
车主找到市场管理方理论往往无疾而终,因其以市场调节价的方式规避收费手续及收费标准的政策约束,投诉到行政部门也找不到相应的政策法规,致使专业市场内停车收费问题逐渐成为社会顽疾、发展瓶颈,严重阻碍市场健康发展,也大大影响了城市形象。
一、停车及收费情况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市场是一种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者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或替代性商品的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市场。
专业市场一般具有场地较大、进出车辆频繁、交易时长集中在1-4小时等特点。
就XX区而言,专业市场涉及蔬菜批发、钢材批发、石材、建材、物流园等数十家,但目前仅有3家按照规定办理了停车及收费手续。
小部分专业市场未就停车收取任何费用,近一半的专业市场多以清洁、占道等为由收取费用,还有个别专业市场管理混乱,车辆进场就一律收取较高费用。
比如某批发市场高峰时段2小时内15元,超出两小时额外收费5元/小时;某物流园对小型车按每小时3元收取费用、24小时24元,大型车每小时5元、24小时30元,超大型车(≤13米)每小时10元、24小时60元,超大型车(gtt;13米)每小时20元、24小时120元,叉车、吊车每次60元。
另外,轿车、面包车、三轮车、摩托车超过免费的1小时后进行锁车,开锁费50元。
二、形成原因(一)三方主体各有隐衷。
专业市场内收取费用涉及市场管理方、货运车主、经营者三方,这三方都基于各自诉求,有着不得已的苦衷:管理方无法,不得不利用经济杠杆让进入市场的车辆快进快出,敦促车辆不要长时间占用市场,影响市场正常交易,否则市场内将摆满各种“僵尸车”;车主无奈,需要按时交货,不得不进场装卸货物,进场就要交停车费,极端情况下费用甚至高过了正常的运输费;经营者无助,要广开运路,上下货物尽量少占用门面场地。
(二)停车手续困难重重。
专业市场因场地性质、产权归属、消防安全等各种因素困扰,往往不具备停车场的条件,无法取得《停车备案登记证》,也就不能认定为公共停车场,其停车及收费合法性也就缺乏前置条件。
(三)收费政策尚不明确。
专业市场管理方往往以车辆管理、清洁维护、占道交易等理由收取进场费用,这些费用又没有政策予以明确是政府指导价还是市场调节价,因为为市场管理方借政策空白地打擦边球收费提供了空间。
三、措施建议(一)明确停车收费性质。
专业市场因其性质属于市场交易,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停车场范围,所以首先需要城管部门明确其停车场的性质,发展改革部门明确这一类专业市场的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