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付式消费问题的思考 关于预付式消费问题的思考2020年4月,XX局处理了一起美容院预付式消费办卡的群体性消费投诉。</p>
今年以来,该局共受理关于预付式消费相关的投诉举报46起。
如何规范预付式消费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商家的经营模式,是摆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面前的大问题。
一、预付式消费当前的现状一是发卡数量较大。
由于相关法律未在主体资质上设置门槛,导致发卡主体混乱,实力参差不齐,信用良莠并存。
经营者盲目追求利益而大量发卡,但实际承受能力又不足,导致消费纠纷层出不穷。
二是涉卡行业较广。
预付费经营已经成为服务行业的普遍方式,涵盖了超市、娱乐、保健、网购等多个行业领域,一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已经成为了预付费经营模式的主力军。
三是用卡范围较窄。
目前大部分预付卡都采用封闭式模式,只局限于在发卡主体经营场所或合作连锁单位使用,导致用卡范围与用途狭窄,在实际使用中易受到商家各种限制。
四是消费争议较多。
由于预付卡发卡量不断增大,预付费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争议逐渐从个别向群体快速蔓延,群体性消费纠纷日益增多,常常出现大量消费者针对某一商家的集中投诉。
二、当前预付式消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退卡退款难。
预付卡开始以优惠诱惑,而非真正的实惠。
一旦办完卡,商家便声明“一经售出,不退卡返款办理退卡按照原价次数收费。
”2020年10月,该局接到李女士投诉称:“在美容院办的卡,做了2次后就觉得有点过敏,想退剩下的费用,结果商家表示要退款就必须按照单次原价消费,不能按照次卡的价格退费”,2680元10次的美容卡,单次消费就是680元,商家只愿意退还李女士1320元。
二是持续使用难。
部分不法经营者,在发售预付卡后,便以经营场所变迁、破产倒闭等为由携款逃逸,而消费者很难找到不法经营者。
2020年7月,XX区消费者王女士在家附近充值500元办了一张理发卡,出差回来后就发现该店已经关门倒闭,老板电话也联系不上了。
今年为止,该局接到因为老板关门倒闭的预付式投诉9起。
三是商家守信难。
有些商家以各种优惠、承诺为幌子,以销售预付卡为目的,骗取消费者信任。
而后不履行当初承诺的服务和优惠,并以更换承包人、过期作废等各种理由不予兑现。
四是商家设置霸王条款。
这是消费者反响最为强烈的为题之一。
例如:“消费卡不记名,不挂失”“本卡不可退换、丢失不补”“本公司拥有最终解释权”、单方面设置消费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