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交流发言:坚持减负、赋能、增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组工交流发言:坚持减负、赋能、增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效能。</p>
X市将深入贯彻省委“治理强基战略”部署和全省组织部长会议要求,大力实施“强基计划”,从减负、赋能、增效三方面发力,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一、明责定权,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基层治理的困境,根源还是权责不匹配、不对等。
X市各级组织部门将发挥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的牵头协调作用,着力解决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的问题,切实“为车减负”、为基层干部卸“包袱”。
理清基层权责。
持续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32个乡镇、13个街道建立健全审批服务执法事项权责清单、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政策依据、责任主体、主次权限等内容,把应减之负和应负之责厘清楚,让基层做该做的事、做能做的事。
精简基层事务。
推动基层工作机构整合优化,进一步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整合归并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内部功能性指引牌;遵循“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充分考虑基层承接能力,保证相应的工作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基层资源和事权相匹配。
压缩督查考核。
推动相关部门立足职能职责,统筹把握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的总量和频次,着力纠治简单以发文开会、拍照留痕、做台账留资料、制作学习笔记等作为督查检查考核评价标准的行为,严格控制“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严格控制从基层借调干部,让基层有人干事、有精力干事。
点此加群二、建强队伍,持续为基层蓄势赋能基层治理的关键,取决于从事基层治理工作的干部能力水平。
X市将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放、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原则,建好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持续“为马赋能”。
充实基层力量。
着眼2026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重点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确保每个村(社区)至少储备1至2名比较成熟的后备力量。
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一村2名大学生、一社区3名大学生”工程,为基层注入“源头活水”。
加强教育管理。
按照“市级示范、县级统筹、乡镇兜底”的模式,抓好基层干部基本培训和全员轮训,实施好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提高基层干部治理水平。
抓好村干部履职行为10项负面清单、村党组织书记须报告的13项个人重大事项、村级重大决策问题17项清单、村级“三务”公开事项目录等制度落实,构建村干部全链条监督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
加大对基层干部关心关爱力度,推动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区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推动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事业编制向基层倾斜。
健全社区工作者
在2024年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重点任务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2篇 在20242024年全省破解基层治理年全省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重点任务突出问题重点任务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2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市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紧盯基层治理关键环节,按照“壮马、轻车、畅路、聚力”工作思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统筹谋划,精准靶向整治,全面系统推进,多措并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强化队伍素质提升。
完善政策措施。
强化队伍素质提升。
完善政策措施。
为切实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市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选任聘用、教育培训、日常管理、激励保障等机制,初步构建“进出有通道、履职有考评、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
健全制度体系。
健全制度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标准科学核定和配备社区工作者,健全“三岗十八级”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拓宽社区工作者上升渠道,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强化赋能减负。
规范强化赋能减负。
规范“四个目录四个目录”。
出台《**市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暂行办法》,科学规范村级工作事务、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明确基层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减轻基层负担。
按照规定和要求,依法保留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包括主责事项清单30项、协助事项36项、负面清单24项,村级工作机制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19项,挂牌包括外部6块、内部14块,应当出具的证明事项10项,不应出具的26项。
全面清理牌子。
全面清理牌子。
对不符合规定的村级事务、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清理。
截至目前,全市经过对2073个村、450个社区开展挂牌清理,共清理各类牌子1万余个。
规范考核考评。
科学规范对各级各部门对村、社区考评,统筹规范对基层督查考核的总量和频次,简化村级组织填报的各种数据,实行“一张清单下任务、一支队伍抓落实、一个口子管考核”。
强化协同联动。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协同联动。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原来部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职责不清等问题,认真梳理当前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强化全市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力度,强化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强化责任担当和形成整体合力。
理顺工作机制。
顺工作机制。
推动建立党委组织部门统筹协调,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政法、机构编制、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
认真落实责任、逐项细化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实施,逐项攻坚突破各类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真正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效最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