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 为基层减负要正确把握八对关系 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要正确把握八对关系当前,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没有形成压倒性态势,正处于胶着期、攻坚期、突破期,如果稍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就会反弹回潮、隐形变异,必须趁势而上、趁热打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p>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 为基层减负要正确把握八对关系

在深入省直有关部门、社区和部分乡镇调研的基础上,我感到实践中要正确把握好八对关系:一是数量“瘦身”与质量提升的关系。

调研发现,自省委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之后,发文过滥、层层配套、以文件落实文件初步得到了解决,需要填报的各种卡、表、册等得到了有效精简。

虽然数量“瘦身”初见成效,但质量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

从抽样调阅的乡镇收文看,市县制发的文件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质量不高的情况依然存在。

有的文件只改标题不改内容,张冠李戴、文不对题;有的文件粘贴复制痕迹明显,80%以上的内容都是抄来的;有的文件正确的废话多,管用的举措少,直接可以看最后一页。

基层的同志说到,我们不生产文件,只做文件的“搬运工”。

“填表报数”总量虽然少了,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没有提高,有时多个部门要求报送内容相同的数据和材料,而且时间紧、催得急,朝发夕报、隔夜上报也是常态,带来了很多烦恼和负担。

据某省直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机要室通过文电系统、公文流转箱、传真、信函等渠道收到的文件,平均每天在30件以上,其中紧急件占三分之一,要求3日内反馈办理情况或报送相关材料的占20%左右。

负责办理机要件的工作人员说,有时早上收到的文件下班前就要求报材料,晚上收到的文件第二天中午前就要求报材料,自己拿到这样的文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方面领导在开会无法及时呈送,另一方面又担心延误了报送时间被问责。

数量“瘦身”是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重要前提,但数量“瘦身”不等于质量提升,“瘦身”是外在表现,提质才是最终目的,既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瘦身”,更要以苦练内功的韧劲“健身”,两者必须统筹兼顾、不可偏废。

二是工作留痕与考核评价的关系。

基层对“痕迹主义”普遍都很反感,思想上强烈抵制,但具体到工作实际中又不得不重视,不知道该怎样权衡处理。

实践中,一些督查检查考核习惯以材料的闭合检验工作的完整,各级在工作上留下痕迹无非是留下自己落实工作的证据,以此防止有嘴说不清。

基层的同志说:“平时不记账,年底糊涂账”“平时不留痕,年底要后悔;留痕虽繁琐,关键能护体”。

调研中有的乡镇党委书记谈到,现在很多督查检查考核,还是很重视看工作台账、任务清单、落实情况等,查阅资料档案仍然是主要的手段,工作有没有安排部署、抓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