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财政和科技助力生态强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以财政和科技助力生态强市建设的调研报告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p>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各类环境治理“工具箱”中,财政政策和环保科技是重要的治理手段,一方面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弹药粮草”,一方面解决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治理。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推进美丽城市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环境财政政策支持,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发挥好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作用,用科技手段解决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力争在建设美丽中国地方实践中走在全国前列。
一、我市生态环境领域财政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为生态环境治理汇聚充沛资金。
目前,我市在生态环保投入领域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推动解决。
一是环保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待提高。
根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和省级、市级污染防治资金主要采取项目法分解下达。
因此,资金分解必然与项目情况密切相关,项目储备丰富、前期工作扎实、技术路线科学、核心内容成熟的,资金执行快、效益好,反之执行慢、效益低。
目前,全市土壤、大气类项目储备相对不足,部分市县资金分配审批流程复杂、周期长,部分领域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环保领域投融资模式待拓展。
相比于经营性项目由使用者付费、准经营性项目由政府补缺的模式,生态环境公益性项目本身无收益,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弱,需在项目谋划、包装、建设、运维等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强化投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目前,生态环保投融资支持政策偏弱、融资方式和渠道偏少。
以融资贴息为例,财政融资贴息仅针对环保项目贷款利息进行补贴,对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担保费、保险费、信用评级费等不涉及,引导撬动作用有限。
三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待深化。
流域生态补偿是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我市已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从前期政策实施效果看,还有三方面具体问题待解决。
其一,全域推进需扩面,金沙江流域、“毛细血管”型中小河流尚未建立补偿机制,湖库型流域尤其是兼具饮用水水源保护功能的跨区域湖库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呼声高但落地难;其二,“三水统筹”有短板,水生态指标的监测考核技术体系尚在起步阶段,难以有效支撑相应补偿考核指标设计;其三,补偿方式需改进,当前以资金补偿为主,对后发展地区而言,锦上添花有余、雪中送炭不足。
关于以财政和科技助力生态强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1页/总3页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各类环境治理“工具箱”中,财政政策和环保科技是重要的治理手段,一方面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弹药粮草”,一方面解决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治理。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推进美丽城市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环境财政政策支持,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发挥好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作用,用科技手段解决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力争在建设美丽中国地方实践中走在全国前列。
一、我市生态环境领域财政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市生态环境领域财政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为生态环境治理汇聚充沛资金。
目前,我市在生态环保投入领域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推动解决。
一是环保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待提高。
一是环保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待提高。
根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和省级、市级污染防治资金主要采取项目法分解下达。
因此,资金分解必然与项目情况密切相关,项目储备丰富、前期工作扎实、技术路线科学、核心内容成熟的,资金执行快、效益好,反之执行慢、效益低。
目前,全市土壤、大气类项目储备相对不足,部分市县资金分配审批流程复杂、周期长,部分领域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环保领域投融资模式待拓展。
二是环保领域投融资模式待拓展。
相比于经营性项目由使用者付费、准经营性项目由政府补缺的模式,生态环境公益性项目本身无收益,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弱,需在项目谋划、包装、建设、运维等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强化投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目前,生态环保投融资支持政策偏弱、融资方式和渠道偏少。
以融资贴息为例,财政融资贴息仅针对环保项目贷款利息进行补贴,对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担保费、保险费、信用评级费等不涉及,引导撬动作用有限。
三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待深化。
三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待深化。
流域生态补偿是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我市已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从前期政策实施效果看,还有三方面具体问题待解决。
其一,全域推进需扩面,金沙江流域、“毛细血管”型中小河流尚未建立补偿机制,湖库型流域尤其是兼具饮用水水源保护功能的跨区域湖库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呼声高但落地难;其二,“三水统筹”有短板,水生态指标的监测考核技术体系尚在起步阶段,难以有效支撑相应补偿考核指标设计;其三,补偿方式需改进,当前以资金补偿为主,对后发展地区而言,锦上添花有余、雪中送炭不足。
二、我市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支撑存在的问题二、我市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支撑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